以下文章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作者华中大建规学院。
一、开幕式
5月12日下午14点30分,第27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文野形构——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成果邀请展”开幕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楼展厅举行。本次展览由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建筑杂志社承办,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中国建筑科技馆、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永嘉县住建局协办。展览开幕式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谭刚毅教授主持。
中国民族研究会会长、原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李春林,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王晓京,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民居建筑大师陆琦教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专业委员会主任唐孝祥教授等出席了本次民居展开幕式。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多位民居建筑大师:重庆大学教授、原建设部科技司司长李先逵大师,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朱良文大师,北京建筑大学教授业祖润大师,原桂林市规划局局长李长杰大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军大师,厦门大学教授戴志坚大师,以及来自全国多个高校的民居建筑研究学者。会议的特邀嘉宾有:中国民族研究会孙建领主任,中国建筑科技馆连红女士,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部长周旭丹女士。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谭刚毅教授
主持展览开幕式
二、大会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晓峰教授首先做展览策划主旨发言,对各位来宾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中国历代聚居形态文野杂糅,融贯蕴射着我国传统聚居文化的演化历程,也构成中国传统聚居的多样化生境,聚落与民居由此成为扎根于华夏大地的文野形构。在城乡二元走向城乡叠合的当下,多重力量扰动正在改变传统聚居,乡愁与陌生感并置加剧了乡土本质的疏离;另一方面,传统作为时序演替的经脉,依然以其坚韧的生命力连通着过去、当下和未来。李晓峰教授指出,为深入探索中国传统聚落民居的历史演化过程和未来发展方向,我校策划本次展览,以期能促进各方以多维视野解读聚居传统、阐释文野形构,收获丰硕的学术成果。随后,13所参展院校的团队代表分别就各自展览内容做相关致辞。
作展览策划主旨发言
各参展院校团队代表致辞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龚恺教授首先梳理了其团队对徽州民居所作的研究工作,对本次展览中包括徽州民居村落、祠堂、民居等11个板块的研究成果做简要说明,并着重介绍了其团队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徽州民居聚落群和建筑单体层面的理论研究拓展。
东南大学展区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浈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其在从事建筑学研究过程中一直坚守的使命担当、学术追求以及学术界同仁的乡土情结,并对其团队展览的内容板块做简要说明。同济大学团队的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匠师群体口述调查,遗产实录:上海近代大楼、江南古典园林、乡土建筑,团队近年科研成果,传统民居保护实践和社会平台构建等。
同济大学展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鑫同学作为团队代表向参展人员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年来在传统民居和聚落研究领域取得的相关成就,并对文化地理学视角下中国东北传统民居类型区划及演变研究、东北传统民居的现代化演绎、严寒地区木构建筑技术升级及绿色节能保护、松花江流域渔猎民族聚落研究以及乡村振兴相关知识技术整合等展览内容做详细说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展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系主任潘莹教授系统回顾了华南理工大学民居研究团队的历史工作与发展过程,并展示了华南理工大学相关学术群体在跨学科多元研究方向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展览板块主要包括民居与聚落、民居与文化地理、民居与修缮技术、民居与环境景观、民居与审美文化、民居与数字测绘、民居与传承创新等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展区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凌教授做参展致辞,结合团队近年的传统民居研究成果与地方建造实践案例探讨传统民居的更新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对南方干栏式建筑的低碳性能探讨、对元阳与阿拉善地区的民居建造体系研究以及针对北方沙漠气候环境民居建造热工性能提升的研究等。
南京大学展区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苑思楠副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天津大学传统聚落与传统民居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团队在推动相关研究信息化采集和数字化分析技术发展工作上取得的成果。同时,苑思楠副教授也对本次展览主题“长城沿线的传统聚落”做详细说明,并对其拓展研究“中国南北海防体系中的传统聚落”的相关内容做解析与展望。
天津大学展区
来自昆明理工大学的赵浩苏老师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关于云南传统民居的学术研究情况,阐释解读了其团队展览展示主题“向阳而生”。昆明理工大学的展览内容板块主要包括:学院对学术人的培养、学术词频的总结、学术体系的梳理和社会实践探索等。
昆明理工大学展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靳亦冰教授做参展致辞,介绍其团队展览主题为“乡土西北,高原人居”。展览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地区窑洞聚落与民居研究、青藏高原农牧区聚落与民居研究、藏彝走廊传统碉房聚落与民居研究、河西走廊地区绿洲聚落研究、宁夏西海固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以及西北地区民居营建技艺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展区
上海交通大学的团队代表石晏蕊同学以沙溪传统民居研究与乡土实践为主题发言,介绍了沙溪传统民居基本类型、院落形式等研究成果,论述了团队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再利用等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展区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陈蔚教授着重介绍了相关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在西南民居建筑、少数民族建筑、传统聚落调查研究、西南地域建筑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及传统聚落及民居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工作内容和阶段性成果,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扩展与实践做出展望。
重庆大学展区
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车婧同学在致辞中展示了其所属研究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在夯土技术的现代化改良方面进行的研究,以及生土材料改良方案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通过持续努力,团队研究实践对象范围从农村扩大到城市,研究成果运用于多个公共建筑的建造实践,同时开始从色彩、肌理等多个层面对生土材料的美学表达进行探索。
北京建筑大学展区
湖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主任卢健松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民居不仅代表着传统与过去,更揭示了建筑最本源的做法和最本质的意义,同时也展示了建筑中人的生活。卢建松教授以“湘土营建·从传统乡土到当代乡建”为题,回顾湖南大学自1930年代以来的湖湘民居研究,介绍了湖湘聚落、地方转译、在地营建和乡土田园四个展览板块的主要内容。
湖南大学展区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汤诗旷副教授在最后做华中科技大学展区导览发言。汤教授对各参展团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总结了华中科技大学民居研究40年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在张良皋先生引领下的早期对武陵干栏的研究和追溯、武陵干栏与文化线路关联性的深度探讨、武陵干栏地区的匠作技法研究及武陵干栏地区民居乡土保护实践的相关探索。
华中科技大学汤诗旷副教授
做华中科技大学展区导览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展区
清华大学展区
三、陈志华先生纪念展致辞
5月12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王路教授做陈志华先生纪念展致辞。王路教授首先对本次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成果邀请展顺利开幕表示祝贺,并高度赞扬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策划与承办展览所做的工作。为纪念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陈志华先生对中国古村落研究和保护的贡献,特设陈志华先生纪念展。王路教授动情地讲述了陈志华先生对楠溪江流域传统村落及传统民居所做的研究实践。
永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旭丹女士发表致辞,向参展人员介绍了永嘉楠溪江古村落保护的实践探索过程与相关成果,对陈志华先生为楠溪江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发展的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
清华大学王路教授致辞
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部长周旭丹女士致辞
陈志华先生纪念展展区
四、文野形构——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成果邀请展开幕剪彩仪式
展览致辞结束后,来自各机构及高校单位的参展及参会嘉宾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楼展厅进行了开幕剪彩仪式,祝贺第27届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文野形构——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成果邀请展”顺利开幕。
开幕剪彩仪式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新建筑杂志社
2023年5月18日